首页 > 教科处 > 科研资讯
教育研究的方法、步骤、逻辑及其发展
作者:科研处 来源:二技教育网 时间:2018-06-15 预览次数:7353
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多种,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做研究首先要知道研究的实质和目的,深入了解本领域存在的问题后,有了需要研究的问题,方能决定选用哪种研究方法。因此,研究人员必须谙熟各种研究方法,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实践,在其中掌握研究技能以趋之完善。学术研究的环节之间在于步步相连、环环相扣。本文利用研究实例对研究方法的应用和研究过程进行阐述,以帮助读者深切理解学术研究的步骤及学术论文的逻辑框架。
关键词:教育研究;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一、引言
笔者在指导中国博士生、青年学者以及在美国指导博士生开展学术研究、写论文的过程中,深感有必要写一篇文章帮助所有对学术有兴趣但对教育研究又涉足不深的博士生和学者了解教育研究的概念、方法、步骤,以及论文撰写的逻辑框架。本文先以实例为引言,阐述不同研究方法的针对性,然后介绍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再讨论学术研究步骤以及学术论文框架,包括文献搜索、命题、研究问题、假设、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伦理,直到讨论和总结,并强调研究步骤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研究者必备的素质。文章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借助实例帮助理解理论性讨论,所以实例贯穿全文。
克拉特沃(Krathwohl,209)在其著作开篇就引用两个例子阐述两种不同情况下应用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一是定量分析,一是定性分析。这两个例子分别来自医学与社会科学。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笔者在本文中举两个教育研究的例子。
坦特郎格罗和笔者(Tantrarungroj & Lai,2011)采用真实验方法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环境中用视频教学技巧学习神经科学知识的效果,这是一种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研究者假设视频教学技巧在网上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神经科学知识有效。为了测试其假设是否成立,该研究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在文字与静图外加有视频演示的实验组和只有静图加文字的控制组。实验表明,两组的即刻测试结果没有显著差异,但四周后的延迟测试发现,实验组学生成绩显著超过控制组。这一结果为视频教学有效性提供了证据,而其有效性在即刻记忆方面效果不明显,但在持续记忆中验证了研究者的假设。让我们暂且设想,假如坦特郎格罗和笔者当初用定性分析的面对面访谈方法进行调查,会得到什么结果呢?也许调查参与者会说视频教学更有效,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不过是调查参与者的自我感觉,没有揭示真相,更无法显示其作用能体现在持续的记忆中。
威利斯(Willis,2007)在其著作中举了定性分析的研究案例,大意是学校的一组教师发现一些人文课程的教学有问题,但是问题在哪儿呢?为此,他们请本校一位刚毕业的学生对在校以及已毕业的学生进行个别面对面访谈。访谈问答是半结构化的,既有针对性问题,也让参与者自由发表看法。其结果取得了大量信息,以供教师参考,改进教学技巧。这样的调查是无法以上述定量分析方法取代的。大家再来想一想,在教师知道了问题所在——要改进教学——之后,他们设计了不同教学技巧,但怎样才能证明哪些技巧在人文课程教学中会产生效果呢?哪些技巧又有最佳效果呢?在这一情况下,访谈就不起作用了,为达目的,定量分析的真实验研究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二、常用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的是不同研究方法有其不同功用。教育领域常用研究方法有:1)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用来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2)相关研究(correlational studies),用来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3)因果比较研究(causal-comparative research),用来考察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4)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用于对一组教师、领导或心理咨询人员就某事进行调查(Fraenkel et al.,2014)等。这类研究均为定量分析方法。但是,当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实情,比如,对于教学的全面印象如何,或教学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以上那些方法便无法提供答案了。这时,我们需要用定性方法(Fraenkel et al.,2014)。有时在同一研究中,我们需要同时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笔者和纽比(Lai & Newby,2012)用真实验研究方法发现不同表示方式的图片在学生学习中文部首时效用显著,但有些疑问用真实验无法找到答案。例如,为什么用动画表现的部首演变没有比用系列静图表示的部首演变更有效?为了找到详细解释,研究者在实验后,又进行了跟踪访谈,找到了答案。
定量分析研究方法多从自然科学而来,以数字数据表达结果,特点是要找到真理、可预言、可控制、提出假设、用实验对象进行研究、结果可推广、可以用理论解释行为模式。其背后的假设是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相对恒定、统一、理性的,因此,可以对它进行测量,可以将研究结果进行推广(Gay & Mills,2016)。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则从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而来,以文字图片等表达结果。其特点是要对现象进行理解,向参与者了解情况,虽然有时它也有假设且有结果可推广。提出的理论是解释性的,用来帮助读者理解,读者可以决定在其他类似情况下如何应用此理论。
案例研究(case study)方法是不少研究者常用的。盖伊和米尔斯(Gay & Mills,2016)将案例研究定位为一种使用定性方法进行个案研究的手段,聚焦于某一紧密相关的机制,集各种研究方法来实施研究。案例研究通常用于深入了解个人、具有同一属性的一组人、一个事件或社区在某一特定时空发生的事情。根据维基百科的表述,“Case studies may involve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案例研究可以用定性也可用定量分析研究方法)(Case study,para.3)。顺便提一句,案例研究和教学的案例分析(case analysis)概念不同。案例研究是研究手段,案例分析是教学方法。
在教育界,即时研究(action research)有其实际意义,所以对学校非常实用。当学校碰到具体教学问题需要即时解决时,即时研究便可发挥作用(Creswell,2014)。这些问题大多是日常碰到的(Fraenkel et al.,2014),所以需要即时地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即时研究被归为“实施者的研究”(research by practitioners)(Fraenkel et al.,2014),它不是用来建构理论的,而是在现实教育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育领域的硕士研究生论文往往采用即时研究,但对于博士论文来说采用即时研究是不合格的。即时研究只涉及四个步骤: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分析释义数据、制定行动计划(Mills,2014)。下面讨论的学术研究论文步骤是关于教育研究的,所以不包括即时研究。
三、学术研究论文写作步骤
教育研究,从何处着手呢?很多人会说:“选题”,但选题的概念是什么?怎样选题?选题不应该是追风,不应该是迎合,更不应该是应付。所谓追风选题,讲的是什么是热门的,就选什么为题。不管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基础,也不管自己对此类题目是否感兴趣,只要大家在谈,就选。所谓迎合选题,讲的是选某些人,比如说,导师喜欢的。导师说东,决不朝西。依然是不管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基础,也不管自己对此题目是否感兴趣,只要导师说了,就选。所谓应付选题,讲的是千方百计找容易的选题,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马马虎虎做个题目取得学位,或者刊发一篇论文。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幼稚的,因为学术研究是严肃的。搞学术的人要有丰富的知识及内涵。作为研究人员,我们首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深知学术研究不是追风,不是迎合,更不是敷衍。学术研究是为了帮助建设或改进理论,找出或验证真理,或深刻地理解某一已发生的现象。研究结果应该能对学术领域有实实在在的贡献。所以,单凭“我想”“我相信”“我认为”成不了好的学者,要能探究自己感兴趣且可行的研究课题。作为研究者,要热爱研究,必须有一颗善于询问的脑袋,有好奇心,对任何事善于质疑(注意,不是批判),善于探究,客观地看问题,寻找证据,彻底且不带偏见,勤奋且坚持,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严谨,不浮躁,永远不放弃学习与探究,并以道德为准则,还要在论文中避免用绝对的词汇,汇报不作假,学术上相互尊重;要了解自己有哪方面的研究基础以及感兴趣的选题,然后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寻找选题。怎样找呢?这需要大量的阅读,这是研究的第一步,做文献搜索、阅读与综述。
(一)文献综述
要做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不仅要遵循正确的步骤,更重要的要是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文献搜索和阅读要不断反思和评估文献综述的质量和精确性。马奇和麦克沃伊(Marchi & McEvoy,2016)将文献综述分成两类:一类称之为简单型文献综述,目的是支持自己课题所提出的论点;第二类称之为复杂型文献综述,目的是为了发现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而提出研究问题。也就是说,简单性文献综述有四个步骤,包括研究兴趣、研究题目、文献阅读和文献综述写作。复杂性文献综述在这四步之后,还要加上两步:找出研究问题,然后再设计研究方法。写博士论文或递交一篇论文到高质量的杂志发表用的都是复杂型文献综述。从复杂型文献综述的六步可看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要找出研究问题。所以,写论文的文献综述需要包括:1)理论支持,即为你的论点与假设寻找理论依据,以及为后续用理论解释研究结果打下伏笔;2)实际研究方面的支持,即了解你所选课题领域前人已做过的研究,结果是什么,你的研究有什么新意。也就是说,你要把你的研究与前人的研究联系起来,为你的研究建立合理可信的理由。好论文的最后讨论部分往往会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包括后来者可在作者研究的基础上再研究些什么。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文献阅读引导你定义和清晰地理解研究问题,总结前人的研究以了解当前研究状况与动态,发现文献中的关联、矛盾、断层以及不一致性(VandenBos,2012),从中找到有依据、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然后根据研究问题,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法。研究新手的问题往往是选题太大,无法处理,所以在选题时一定要将题目范围缩小聚焦,在文献搜索过程中精炼题目。当题目和研究问题确定后,检查研究问题是否是你感兴趣的,是否有理论支撑,是否能在本领域产生影响,是否有新意,是否可行——考虑你是否有足够的知识、足够的资源,以及考虑伦理道德和所在单位的限制等(Krathwohl,2009)。
下面用我一位学生的博士论文(Grant,2016)为例帮助读者理解文献综述。这位学生研究的题目为动图对学生三维空间思维的效果,测试对象是有不同空间思维能力的本科生。在文献综述中,他首先讨论了人类认知处理信息的过程(Shunk,2012)、双码理论(Paivio,1990)和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Mayer,2009)。从这些理论中,他总结出人脑接受新知识与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而有限的容量因为信息的多元传递方式变得更为有限。但是,图文并茂的信息能更有效地帮助提高学习,因为它可平衡认知负载。这些理论为他的研究垫下了基石,也就是说,他的假设是有理论根据的。然后,他搜索了大量有关多媒体方面的研究,包括动画以及视频教学方面的研究,同时也搜索了有关空间视觉的文献,包括空间能力的定义、空间能力的测试以及空间视频方面已完成的研究,从中总结出合理使用视频与动画有助于空间思维培养的假设是成立的。进而,他讨论了动画用于教学时需要考虑的六个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及视频在教学中的功效。这些考虑使得测试所用的教材设计更为合理。
文献阅读的结果是找到有新意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可以实施的研究问题,此研究问题是基于前人研究之上的补缺补遗。格兰特(Grant,2016)通过文献阅读,找到了在多媒体辅助学习研究中存在的三方面补缺需要:第一,缺少静图、动图与视频教学技巧的对比研究;第二,缺少多媒体,尤其是视频,对空间能力不同的学习者所起的不同效用方面的研究;第三,缺少视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定量实证研究。有不少数据提供了动画在教学质量提高方面的证据,然而在视频教学方面多为视频教学提高学习者学习动力的研究,视频教学在知识转换和解决问题方面的效果研究缺少。综合这三方面的空缺,格兰特(2016)找到了一个适切的研究问题,即动画与视频教学技巧可为学习三维旋转空间思维方面带来的效用。确定了研究焦点之后,他列出了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假设。他的研究问题是根据文献阅读结果而来,且研究假设有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