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新闻


技工院校电气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创新研究

作者:干雪   来源:二技教育网   时间:2011-08-20   预览次数:16155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推进,技术人才作为资本进入劳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供给日益稀缺。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工人的重任,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技工院校需转变观念,转换机制,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技能培训,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本文从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围绕技工院校电气专业的课程改革,阐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创新研究,真正体现了技工学校的办学价值。
【关键词】技术人才;电气专业;理实一体化;创新研究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学中探索的一种创新模式, 它强调将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紧密结合起来, 大胆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 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教学质量。
技工学校的电气专业是工科专业,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 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一线技术骨干, 如项目的规划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维护、研究改造等。工程项目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 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发现和探索新的问题。因此, 高年级学生在学校就应接受工程化的训练, 培养工程素质, 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提出、探索、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调查显示,企业在回答“当前影响企业发展主要的内部因素”时,选择“缺乏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工人”的占到了97%。因此,对于我们技工院校来说, 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一、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有的电气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参照大学相同专业的课程, 在学科体系上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理论过深, 容量过大, 把知识的灌输放在首位, 而忽视技工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生源情况。随着技校教育培养目标由“技术员”向“操作工人”转变,专业课程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思想, 打破学科体系,创新教学内容,突出应用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应遵循“精、宽、用、新”的原则。
1、“精”——是指精选理论知识, 降低理论难度, 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部分过时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例如电子技术中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使用起来比较麻烦、费事, 在生产实践中几乎用不上,因此可考虑把图解分析法删去。再如变频技术中变频器的使用, 我们只需掌握主电路和控制回路中各接线端子的功能和接线即可,不需去深入理解变频器内部的工作原理。
2、“宽”——是指课程内容的知识面要宽, 覆盖面要宽。在进行单门课教学的同时,应拓展一些相近或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 给学生留下联系多种知识的“接口”, 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将PLC与变频技术结合,完成电动机的正反转实验。再如将单片机与传感器技术结合,进行机器人的研发制作,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用”——电气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教学中就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不仅能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习兴趣, 而且能丰富和发展书本上理论知识, 使之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经验、技能和技巧。例如在学习PLC编程技术后,让学生动手制作生活中常见的交通信号灯,既巩固了理论知识, 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4、“新”——电气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不断涌现, 电气产品不断趋向于数字化、智能化、大规模集成化。我们的专业课教学应尽可能跟上电气技术的发展, 引入新的知识点,有助于突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想, 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设备,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随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推进以及电气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 原有的电气专业实习实训室以及实验设备必然会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因而, 必须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室,更新实验设备,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条件。
1、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室,不断更新实验设备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就要求实习车间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甚至是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同的课程要具有不同的设备和环境。
    例如建立自动检测与转换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在实验台上做各种实验来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又如建立变频技术实验室,通过动手接线、设参、编程来掌握变频器的应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成了一堂堂生动的实践课。再如学生可以在单片机实验室内进行PROTEL绘图、PCB板制作、元器件焊接、编程调试等一整套单片机开发工作,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自主研发电气教学设备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充分发挥创造力,共同动手制作电气专业相关的教学设备。通过开展具有贴近实践特点的教学设备研制,不仅可以使教师对当前社会技术学习了如指掌,对自研设备的性能、结构、使用原理等了如指掌,而且可以使学生能掌握工作技能,增强学习兴趣,具有满足感和成就感,把学校所学与今后工作所需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
三、创新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 电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后, 已明显显示出 “粉笔+书本”的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体,具有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特点,使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更快,在课堂上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来教学可以改变千篇一律的老式教学模式。其形象性、趣味性、丰富性可让枯燥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赋于动感。可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 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将视觉、听觉等多个通道全都集中到课堂上,可以加强学生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电力拖动》中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 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FLASH动画,演示各个接触器、继电器的动作以至最后的电动机正反转,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 又如《电路原理分析》讲解中有了课件的声光显示, 使课堂效率成倍提升。
四、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1、直观教学法
所谓直观教学法,就是做到凡能进行实物演示或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 绝不空口说教。通过实物演示,缩小了学生与课本的认知距离, 又避免了填鸭式的应试教学的教法。例如在介绍电动机结构时,使用透明三相交流发动机进行现场讲解,其效果要远好与书本上的图片。又如在介绍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时,让学生动手连接电路、测量各支路电流,观察分析实验结果,比由老师直接写出定律内容要更加有利于理解。
2、启发教学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 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要注意设立与学习思维相关的教学环节( 如师生问答、学生个人或群体的探索、验证性学习、小组讨论、评价、归纳等) , 引导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目标追求的动力机制, 减少常见的重示范轻观察、重讲解轻提问、重被动管理轻主动探索等到倾向。学习气氛才能打破沉闷、学习动机才能诱发。
例如,在“研究可控硅导通条件”的实验中, 可通过设疑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实验开始前, 教师可提出来具有发散思维的问题: 可控硅导通条件可能性有哪些? 进行猜测。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会与二极管相类比, 得出依据。怎样设计电路?让学生设计电路。以上问题通过学生的联想和类比推理, 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可控硅导通的条件后, 可设逆向问题, " 导通后的可控硅, 如果没有这些条件, 能继续导通吗? " 通过学生讨论后, 再进行实验验证, 获得可控硅的工作特点。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 又可引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项目教学法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
电气专业高级工阶段的许多课程都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单片机技术,可以通过流水灯、看门狗、直流电动机、电子琴、温度检测等项目来学习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又如变频技术可以通过PU运行操作、外部运行操作、组合运行操作、程序运行操作等项目学会变频器的五种不同操作模式。

技工院校电气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由于它涉及面广,前期投入大,工作量多,在短时间内不能顺利、彻底实施一体化教学工作,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条件,逐步推行,最终达到所有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胡传讯.浅谈电工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J].科技信息.2008.2
【2】陈怀俊.探索专业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J].交通职业教育.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