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新闻
创建和谐班级初探
作者:曹霞 来源:二技教育网 时间:2011-08-20 预览次数:31776
【摘要】本文从以让学生参与制定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为前提,促进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以课程改革为平台,促进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以诚信友爱为核心,促进学生与学生的和谐;以家访为纽带,促进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家长与孩子的和谐这四个方面对创建和谐班级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和谐班级、规章制度、课程改革、诚信友爱、家访
宁波市教育局提出要按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众需要建立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这体系的三个主要特征是:和谐联动、开放包容和主动高效。为实现这一目标,作为这个体系的一个基本单元——班级必须是和谐联动的。公平正义、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团结友善、和睦相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和谐班级的特征。笔者总结这几年的班主任经验,认为要创建和谐班级,要努力做到:以让学生参与制定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为前提,促进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以课程改革为平台,促进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以诚信友爱为核心,促进学生与学生的和谐;以家访为纽带,促进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家长与孩子的和谐。
一、以让学生参与制定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为前提,促进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
教育家马卡连柯有句名言:“我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一个班集体里要做到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就必须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有调查资料表明:在中学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长期存在一种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管理方式。针对这种不合理的情况,魏书生曾说过“科学管理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研究规章而后制定制度,制定“班规”、“班法”,从而使班级摆脱“人治”的不规则轨道,而走上“法治”的轨道。“法治”可以避免班主任的失误,也可以避免学生因认识情感的不稳定,不持久,不正确而导致的行为偏差。”所以制定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可使班级管理实现公平正义,从而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应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因为规章制度既然要作为班级的共识,那么它的制定基础必须在于共同“约定”。规章制度的制订,必须征得学生的理解和同意,学生认同了,才有自觉执行的基础。否则,它就始终只是一种外在的对于学生的束缚。近些年来,随着“普高热”的兴起,中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逐渐下移,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如何使这些学生成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自觉自愿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每个班主任费尽心思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笔者以现在所带班级为例,谈谈如何逐步完善班级和项规章制度。从03学年刚组建新班级开始,我们班全体同学先是制定了班训“遵纪、团结、进取”,然后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考核细则、团员考核细则、住宿生寝室值日制度、卫生打扫制度、值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每一个制度都由全班同学共同拟定、试行、完善,最后由干部和普通同学代表共同执行,管理,并定期公布执行情况,班主任只负责把关。有这些具体的规章制度作为前提,班级管理也就做到了明确分工,细化职责,从而班级的事事、时时都有人负责;各个管理环节也都容易操作、环环相扣;从而也就建立了和谐的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创建了优秀的班集体。更重要的是不少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了体验和提高,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进而走向成功。
二、以课程改革为平台,促进任课老师与学生的和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每一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而“注入式”、“填鸭式”的传统教育的弊端是:教师简单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这种“告诉为主”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结果,本应生动活泼的教育变得死气沉沉,原来充满想像和创造热望的学生变得墨守成规、孤陋寡闻,导致教与学的不和谐,任课老师与学生的不和谐。
从新课程开发实施的角度看,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变,从执行者转变为决策者、研究者、开发者和评价者。从师生关系看,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资源人”。笔者是建筑专业教师,以所任教的《建筑制图》为例,谈谈对课程改革的看法。一是改革课程内容。邓小平说过:“教学务必教最先进的知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建筑制图》教材的课程结构和部分教学内容是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作为任课教师在讲解时应讲授“最先进的知识。”二是改革课程实施方式。一方面是:教师在《建筑制图》的授课过程中应善于走出课本,走出教室,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比如让学生分组观测教学楼各层楼梯,并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式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专业知道,积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行问题的学习方式。三是改革课程评价方式。课程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在建筑制图的课程评价中,笔者采用图纸答辩方式代替以往的闭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端正学生的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
三、以诚信友爱为核心,促进学生与学生的和谐。
现在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他们中不少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在家里长辈总是以他们为中心,甚至千方百计为他们做好全方位的服务。长此以往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互谦互让和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缺少关心社会和尊重他人的良好修养。这部分学生不善于把握自己与他人的情感,也就不善于与人友好相处。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要以诚信友爱为核心,以建立互助小组和丰富班团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与学生的和谐。
首先是建立班级互助小组。班干部、寝室长、团员等优秀学生是班级的中流砥柱。班主任要让每一个优秀学生都成为一面旗帜,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让先进学生与后进学生结对帮助,成立班级“互助小组”: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成绩落后的学生,让遵守纪律的学生提醒纪律观念淡薄的学生。职高学生尽管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又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但是他们总体还是不甘落后,且有一定的上进心。通过建立班级“互助小组”不但可以让学生共同进步,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以各项全校性的比赛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班荣我荣”的意识。班主任要认真组织全班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全校性的比赛,充分利用校运会、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契机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对于班级里一些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学生多加正面引导。为迎接校运会,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班徽设计,每个学生都希望班级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在校运会期间,给每个学生都安排具体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各司其责,为共同的荣誉而齐心合力。
丰富班团活动,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很多学生往往不喜欢老师对他们进行无所谓的说教,却喜欢参与一些活动。作为班主任应该使班级活动系列化,通过活动来完成班集体建设目标中提出的任务,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本学年里,我班先后举行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通过:“珍惜现在,拥有未来”这一主题班会,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珍惜光阴,奋发图强;通过“说说马加爵”主题班会帮助学生端正偶像价值观、人生观;通过“解说读我的名字”主题班会,帮助学生与家长进行交流,理解长辈寄予他们的殷切期望,培养他们的孝心;通过“人生之路,信用起步”的诚信讨论活动彻实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通过“脱离网络虚拟世界,寻回现实人生价值”主题团日活动,让学生感悟人生价值,把握上网的尺度;通过“心存感恩”的主题讨论会,让学生学会去如何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国家;通过外出郊游活动来增强同学之间的情谊和班级凝聚力。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但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从中可以发现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和谐联动。
四、以家访为纽带,促进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家长与学生的和谐。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一个共同目标是让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实际情况是:有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不和谐,甚至相互抵消。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老师,只有经常以家访为纽带经常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才能促进教师与家长的和谐。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后进生,父母都望子成龙,家庭条件很优越,但对孩子教育却很不妥当。今天父亲高兴可能就为儿子买几千元的名牌衣服;明天母亲生气可能就把这几千元的衣服全部都剪掉;今天孩子有进步就带他去高档饭店,明天孩子有退步就撒手不管。为改变这种不妥当的家庭教育,我多次利用节假日到该生家中,坐下来耐心、诚心听取家长学生的心声。将宁波市十佳父母家庭教育座右铭摘抄下来送给他们。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勤俭节约,做好孩子的榜样;重教重德,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民主平等,做好孩子的知心朋友”。利用家访这纽带,现在不但本人和家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很和谐,而且该生也在不断地进步。
笔者总访这几年的家访经验,觉得在家访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下述三种现象:一是告状型,即教师与家长接触只是讲学生犯错误,不讲学生的进步与优点,实际上等于向学生家长手里递棍子,使学生对老师的做法非常反感,根本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埋怨型,教师常常埋怨学生家长对于子女教育不利,把教育责任推给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利,把教育责任推给家长,这样易挫伤学生家长的自尊心,使学生家长失去对子女教育信心,使家庭教育蒙上阴影。三是随意型,却与家长联系缺乏计划性,带着盲目性,平时不管不问,只是当学生犯错误时才找家长,这样易使学生家长产生厌烦,教师与家长难以建立和谐和关系,不利于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
另外,笔者还认为为了方便家长到学校的来访,建议学校成立家长接待室。不少家长到办公室与老师交谈时总感觉很拘谨,另外也打扰了其他老师的办公。如果成立家长接待室就能使老师与家长双方的交谈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甚至可以做到促膝谈心,这对融洽教师和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有帮助。
总之,要创建和谐班级,必须让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为前提,促进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以课程改革为平台,促进任课老师与学生的和谐;以诚信友爱为核心,以建立互助小组,丰富班团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与学生的和谐;以家访为纽带,促进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家长与学生的和谐。只有各方面的关系都和谐了,班级才能和谐,学校才能和谐,也才能加快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